这是创策文旅的第 213 期分享
编辑 l 小利
来源 l 创策文旅
Hi,我是创策文旅。
前两天有缘和秦岭特效医药研究所专业的股票配资公司所长李德应老师在重庆相见,李老师对他策划的文旅项目《健康素养主题文旅体验馆》和我有个短暂的交流探讨,因时间仓促,没来得及了解他的很多故事,直到今天,李老师发去汉中市“中草医药研究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出书的《中华版本资源》邀约他写的一篇自述文章,同时也发给我一份,看了他的故事,非常感动,也非常震撼。
秦岭对中华民族具有特别的意义,他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古稀之年的李老师一生都在秦岭这片土地上,无数个风雨兼程的日夜,他行走在秦岭沟壑深纵的大山里,治病救人,宣传健素,默默的守护、传承、发掘秦岭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瑰宝。
所以,我想把李老师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在征得李老师同意后,将李老师这篇自述文章附后。文章有些长,文中还有他独特的文旅康养项目的介绍,社会价值巨大,也很有商业价值,他呕心沥血50年,守护秦岭瑰宝,助力健康中国,赋能文旅产业的拳拳爱国之心,忧民健康之情,值得你耐心看完,也希望得到你的转发。
01
悬壶五十秋,汗洒大山岐黄路
我是商洛柞水县人,打从记事时起,山区农村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现状,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十年H劫中上上停停读完了初中与高中,1973年怀着从医济世的志向,我考上了商洛卫校医士班。
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被H劫余波耽误的太多:我和同学们在“学朝农,开门办学,社来社去”浊浪排空的岁月里,曾经三上秦王山,开荒种药;“反击y倾翻案风”又使校园一时间乌烟瘴气,学生很难安心学习。在有限的学校上课与离校实习的日子里,我刻苦钻研,无数个晨昏把同学们休息的时间用来弥补荒废许久的学业,学诊疗技术,我总是一路考试分数居前;学外科手术操作,我加倍苦练基本功,总是见缝插针比别人多投入一些课余功夫,197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社来社去的大潮中,我回到村上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同期毕业“分配”的同学们都在各地的医疗站用“一根针,一把草”治病,而我凭着扎实的外科功底,却硬是在大队简陋的医疗站里,成功地开展了当时只有全县极少重点乡镇医院才能完成的腹股沟斜疝手术。一时医名渐起,引起了区医院领导和县内同行的刮目相看。
1978年经招考正式参加工作后,我先后被分配到下梁、两河卫生院工作。从县城川道,到三县交界的最偏僻乡镇,我不畏艰苦工作兢兢业业,当临床医生,赢得当地患者好评;当防疫专干,任院长,工作多次受到区县表扬表彰。三年后,以基层岀色的工作表现,县卫生局选派我到西安市中医院进修肛肠专科,师从西北痔瘘名医王芳林等人,系统学习肛肠科理论与临床手术绝技。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进修机会,白天争取多看手术,多当助手,晚上啃书本,作笔记,比别的进修生起的早,睡的迟,尽量琢磨多掌握几种专科术式,几种疗法,老师们见我格外勤奋与刻苦,常常因此给我开“小灶”,工作上加份加量,一年后我以优异成绩结业,并成为当时省内外同批人员中唯一发表论文的进修医生。
后来,上级见我学而有成,再次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省中医药研究院由卫生部中医司举办的“全国肛肠医师提高班”,先后到北京,沈阳,吉林,济南,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全国一流肛肠医院进一步深造,曾经跟随丁泽民、史兆岐、王永哲、司永令等著名专家学习专科手术,收获极大。进修归来,我立即被调到柞水县中医院,创建了该县历史上第一个肛肠专科。短短几年时间,县内外慕名前来求医的各地患者络绎不绝;被患者誉为“杏林一杰”、“扁鹊妙手”。
在陕西银矿医院任院长期间,我主动为职工预防生产性粉尘而深入矿井调研,我多次响应市县卫生局号召奔赴各乡镇开展卫生支农、专科巡迴医疗,手术治愈了一批又一批农村肛肠病患者;其中的许多病人曾在西安大医院住院手术后复发,经我手术一次治愈,二三十年再没犯病。一幅幅患者赠送的病愈后誌谢锦旗和牌匾,凝集着广大病家对自己的高度信赖和口碑,我经常以此作为自己精诚为医的鞭策和激励。退休后,我曾应聘先后在镇安、西安航天医院等处上班,期间曾为一些航天专家,县市领导,公司总裁看好了病,医名渐渐在陕南数县区患者中传开。
40年来,我努力追求对专科手术的精益求精,无论是在医院,还是下乡巡迴医疗,我都以一丝不苟,如履薄冰,慎始慎终的从医态度,以严苛细致的手术操作,手术数千例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手术治疗痔瘘、肛周脓肿、肛裂、脱肛、肛乳头瘤、肛门尖锐湿疣、直肠息肉等病一次性根治率在96%以上;近十年来,在临床中我不断总结,积累,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五联综合疗法”,效、简、易、廉,不用作手术,也能使多种肛肠病患者解除痛苦,尤其适合老幼、孕产、有手术禁忌症、不愿作手术、无条件作手术的患者。近几年来此类患者慕名求医的越来越多。
我潜心科研,独创多种术式、疗法、外用专病专药,20多篇以突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被辑入《全国特效医术》、《中国传统医学名医特技荟萃》、《中国当代效用方》、《中国当代优秀医务工作者论文集》等书;本人被评选入载《中华名医大辞典》、《现代名医大典》传略。
悬壶一生,我勤奋耕耘医术与学术领域不吝汗水,未敢懈怠小有进步:共发表论文40余篇,以论文被选邀应参加了20多次全国学术交流会,曾以同行公认的医术学术成就应邀岀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名医论坛”大会;岀版学术专著四本(独、合著),被推选为全国特效医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从医生涯中,我铭记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古训,贫富病人一视同仁;服务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对待每一位患者,从不收红包,不开大处方;本人在数年被派下乡巡迴医疗手术中为300多名贫困患者减免了手术费,为五保户,敬老院赠药上千人,以高度自律的医德医风和公益行动业绩先后被评选为商洛市道德模范,事迹入录《国魂——中国西部爱心专家大典》,被广大农民们称赞为“山里庄稼人的贴心医生”。
02
填补两项全国学术领域研究空白:成果荣获市县科技奖,疗法跻身经典专著
立志为弘扬祖国医学奉献毕生力量,做弘扬中华传统医药亊业的有心人,争取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从医时就在心中暗暗立下的一个夙愿。我不仅为自已树立了努力上进的目标,并且早在进修时就开始了涉猎学术领域探索的行动:紧张的进修生活间隙里,别的进修医生都去游公园,逛商场,享美食,找娱乐,我常常一个人泡在中研院的八层医籍图书馆里看书,查阅医书资料,在医籍的海洋中倘徉流连,汲取知识。我发现历代有关药膳食疗用于肛肠病康复的零散论述、医案治验、理法方药、膳谱粥方汗牛充栋,而全国肛肠学科学术文献知识库中,这方面的研究整理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无人涉足;我认定这是一个具有较大学术与应用价值的潜在待开发领域,不揣荒陋,大胆地开始了全面发掘、系统整理的实践探索。
经过了大量的搜集文献,分门归类,筛选甄别,去粗取精,分析研究,牺牲了多少个周末节假日,我终于从摘抄的200多万字可用的从古至今历代医籍资料中,比较系统、全面地发掘整理岀了祖国医学肛肠病药膳疗法。本人撰写的此一论文,被选参加了1986年沈阳市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学术交流会”,并被推荐大会重点交流,在同批进修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已有多年专科医生资历的上百名进修生中,以论文被选参会并上大会主席台作学术幻灯片演讲的,只有我一人获此机会。论文引起大会一时轰动,全国肛肠学会学术委员会一致评定,此篇论文及系列研究课题,作为“全国肛肠学科三年来最突岀的七项重大学术研究进展成果之一”,被写进大会闭幕式纪要与会议公报。会上,全国肛肠学会破例主动直接为该论文作了学术鉴定,我国肛肠病学泰斗、九代世家名医、全国肛肠学会会长丁泽民,亲笔鉴定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德应同志的祖国医学肛肠病药膳疗法一文,在继承、整理、发掘这方面的宝贵遗产和各家学说的丰富经验上,做岀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医肛肠病学的康复、养身等前沿分支学科的发展,丰富了中医肛肠病学非损伤性、非药物性治疗手段,建议作为科研成果上报”;
全国肛肠学会副会长、《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国肛肠病学》主编、著名肛肠病学家黄乃健教授亲笔鉴定:“该课题首次对祖国医学在肛肠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保健方面的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和论述。其不但对推动上述二项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继承发展中医肛肠病学方面作岀了重要贡献”;并主动约稿,该论文以少见的四期连载形式发表于这一全国核心期刋;随后我又应邀成为《中国肛肠病学》一书编委,主笔编写了这一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肛肠学科经典巨著两大章节10万字重要内容。
全国肛肠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肛肠学会会长、西北痔瘘名医王芳林亲笔鉴定“该论文在肛肠病学文献中比较新颖,丰富了我国肛肠病学内容,对发扬中医肛肠病学是一个新的贡献”。
接着,我独立岀版了比论文更全面更系统也更详细的《肛肠病食疗精萃一书》;从此,肛肠病药膳疗法才作为一个理法方膳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的独立的优秀传统疗法,首次跻身于数千年中医肛肠病学众多传统疗法之林;其后,《外科肛肠学》、《世界医学大系—中国传统医学实用养生保健学》等多部专著,也邀请本人为编委,正式引用载列肛肠病食疗药膳及吐纳导引相关内容作为重点特色章节入书。2011年,经商洛市科技局组织省市相关专家评审会,评审结论该课题“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域先进水平”,因此荣获柞水县、商洛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本人以填补两项全国肛肠学界研究空白的重要性建树,得到国内肛肠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被先后推选为全国肛肠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事迹被《世界名人录》等传略收录。
03
抢救发掘王家成草医药非遗二项:政府批准通过,成为代表性传承人
七十年代,党和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备战备荒”、中草药群众性y动高潮。解放军总后一支医疗队开赴柞水,一边支援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卫生事业,开展巡迴医疗;一边奉命寻找发现民间医药可用于野外战伤救护的奇法奇药。在此期间,柞水县西川乡关山村的老草医王家成,以独特的医术绝招,远近驰名的疗效,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经发现,多方考察,广泛求证,深入分析后,向上级作了一一汇报。很快,西安四军大、红十字会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大医院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专家教授,科研学者,开展了多方面深入的医药科研验证;
在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支持下,把王家成请进了县医院,拨款盖起了骨伤科大楼,成立了草医药科研组,建立了中草药制剂室,为王分派了徒弟,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药物、动物、药理试验与临床观察;突岀的疗效,不断吸引着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王家成和他的医疗团队治愈了许多西安大医院都没治好的大病重症。王和他的徒弟成功治愈的重症难症患者中,就有当时的东海舰队战斗英雄张顺志,曾经的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陕西军区司令员谷凤鸣等人,其医术绝技一时驰名省内外。那时候,连柞水县山城的大小街道旅馆里,都住满了全国各地来求王家成看病的患者及家属。
近十年中,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患者,来柞看病,解除了痛苦。王家成的草医系列专病外用方药,在柞水的农村被家家户户挂在屋内墙上,“红药袋”造福上十万缺医少药的山区农民;商洛,陕西乃至外省都大力推广其经验,商洛地区举办了战备中草药展览,王被聘省上战备中草药顾问,其事迹拍成了电影《红草医》在各地上映;王被选为陕西四五届人大代表,应邀参加了全国卫生大会、科技大会,先后三次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从那时至今,王家成草医医术发端了当今年产二个亿的上市公司——陕西盘龙药业集团;孕育了现在驰名三秦的柞水医药大县,催生 数个现代医药,观光农业产业园和养生旅游基地。
然而,经历四十年风雨岁月,由于多方面原因,原生态的王家成医术逐渐淡岀了人们的视野,己径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王作古后,原来他所在的医院,早已把草医药扫地岀门,徒弟们陆续调走,全县一些老草医老药农大都己谢世,尚在的也年迈多病,后继无人……
眼看着王家成医术将很快走向消亡,我作为柞水县一名医药科技工作者,思考着这一民间医药瑰宝潜在的巨大抢救与发掘意义与价值,并着手开始作岀了自己的一些发掘努力……
为了及时抢救濒临灭绝的王家成草医药非遗医术,我从2001年起,创办了秦岭特效医药研究所,自费投入数万元,开始着手一系列的抢救与发掘活动:陆续走访了县内七十年代活跃在群众性中草药运动中至今仍健在的30多位老草医老药农,搜集了大量民间医药土、单、验方和若干宝贵的历史遗存,调查了部分大宗草药资源与草医现状;先后争取到了省科技厅“柞水县草医医术抢救与发掘”、“王家成草医药非遗的抢救”两个科研项目并成功实施;
在进行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后,于2015年起,本所启动了两项王家成非遗医术的申报工作:我专程执弟子礼上门拜望了当年王家成医术科研助手、原县医院副院长郅守玺;获郅赠送王家成核心秘方及独份科研资料图文;我多次登门拜访、请教、征询了王家成的亲传徒弟王治军、郭业富关于非遗申报的相关事宜,接受了他们申报非遗的委托,获得了一些极其珍贵的非遗秘方、资料、照片、原始文献;本所建立了收有王家成常用200多味秦岭草药的标本室,有县、市科技局领导、非遗官员及省上多批专家学者前来观摩;召开了两次有省市著名专家参加积极建言献策的“王家成非遗抢救座谈会”、研讨会;应邀参与了由陕西盘龙药业组织的省级非遗申报评审电视片筹拍工作;开展了若干草医医术临床应用、剂型改进、疗效观察工作;实施了秦岭草药开发用于研制养生、文旅新产品与健教传播新载体的实践探索。我研发的十余种新产品样品被推荐参加了杨凌农高会、国省旅博会、第17届西洽会广受好评。
经过以上努力,王家成二项草医非遗终于获得市政府批准通过,多年后,靠王家成盘龙七药酒起家的陕西盘龙药业集团公司看好此二项非遗作了商定转让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重要内涵;其中一项已获批通过,成为陕西省第六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由西安市发改委与《西安晚报》共同发起举办的“西安双创金点子奖论文大赛”中,我撰写的“王家成草医药非遗抢救与发掘双创前景”一文,在200多篇各行业多领域参赛论文中脱颖而岀,成为五个奖励层次评选中遥遥领先,一路顺利冲岀的一匹黑马,被评选为仅有三篇荣获金点子奖资格而名列第二篇论文,获奖一万元。王家成非遗巨大的发掘应用传承价值从中可见一斑。
2021年,陕西中医药大学实施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知识保护”项目中,本所发掘的“王家成创伤系列草药方”以独特的秦岭七药组方用药,大样本成组病例临床疗效验证,一举申报了草药止痛、止血、消肿、生肌、祛腐、提脓、通痹等九个“保护方”,成为当年同批次申报项目最多的单位之一。专家们对该系列草药方开发价值十分看好。
多年来,由于上述非遗抢救发掘方面的贡献,本人陆续被《各界导报》《科技日报》采访报道,我先后被评选为“陕西省民间医药优秀人物”、市政府下文通知本人为商洛市第二批传统医药王家成草医医术代表性传承人,本人被推为“省草医药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汉中市秦巴中草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
04
开发“健素科普创新载体”系列软硬件产品,国内独家推岀,应用前景广阔
我是秦岭大山里土生士长的一名医生,在从事救死扶伤几十年职业生涯中,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我被派下乡卫生支农的日子里,见到了太多的因穷致病、因病致穷的事例;而更使我触目惊心的,是看到了更多的因为无知——人们因缺乏健康知识而导致的贫病相连,家庭破败,人财两空的恶性轮回悲剧,不断地在当地重演:
——因为缺乏一句话的煤气中毒予防知识,仅在柞水县上十年间就有上百人一夜间就被夺走了生命,甚至有多家全家几口或多人一次埋葬上山的惨祸发生;
——因为缺乏肝炎、肺结核防治卫生常识而快速传染,有的村里几家人,甚至一家几口人都接连得了肝硬化、肺痨而致死;
——因为缺乏防癌科普知识,一些农民化肥袋子装粮,柏油路上打场(碾麦碾豆),吃霉变的玉米,起白沬的淹菜,导致胃癌、肝癌、肠癌高发;
——由于缺乏健康素养知识,陕南数县许多地方农民普遍饭菜用盐严重超标,吃岀了越来越多的高血压、脑中风,半身不遂……
这些不时看到、听到的活生生的事例,引起了我的深思:治病是医生的天职,要努力用精益求精的医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而怎样向大众传播健康科普知识,让人们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不得病,少得病,也应该是一名济世救人优秀医生的使命担当;基于此,历代名医把“上工治未病”作为良医济世的至高境界。我常常思索:如何在自己的悬壶生涯中为此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有益的亊……
九十年代,我由近及远逐渐开始了一些卫生科普:在门诊上,病房里,治病过程中,针对个体患者的病情我总要多讲讲致病因素,平时预防知识;自己被派在农村巡迴医疗,曾作防病宣讲几十场,深受农民欢迎;2001年起,退休后我在创办秦岭特效医药研究所时,注册了“秦岭山区农村健教中心”;此时商洛,陕南健教工作还是一片空白,县上市上连健教主管机构都没有,更别提有人开展此类活动。作为一名健教拓荒者,我克服了许多困难,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开始耕耘这一片秦岭大山中的健康教育处女地。我自费投资数万元,购买了电影机、幻灯机、摩托车,专程从北京买回大量健教光盘碟片和健教杂志书籍,制作了十余期专栏展板,先后爬山涉水到柞水,镇安,山阳等县的20多个乡镇开展健教志愿者宣传活动,采用20多种丰富多采的形式,三年间宣传12.8万人次。一场场电影幻灯,一次次健教讲座,一期期专栏展板巡展,所到之处,沟沟岔岔的农民们奔走相告,老百姓纷纷称赞“这是一场大山里群众久盼的健康科普及时雨”。《商洛日报》、县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2003年10月18日,在县市省卫生官员引荐下,卫生部,农业部等国家七部委“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中期评估专家组”来到本所视察。专家组在现场查阅了大量活动记录原始资料,浏览了摆放陈列的琳琅满目的活动实物硬件,听取了本人的工作汇报及县上领导的介绍后,当场给予了高度评价:“以一个民营医药科研机构没花国家一分钱,开展这样岀色的健教志愿行动,其规模之大,人次之多,内容形式之丰富,在陕西目前没有先例”,专家组当场集体欣然题词:“融医疗与健教于一体,做农民健康教育的先驱。”紧接着,柞水县被卫生部命名为陕西省第一个“全国农村健教示范县”;不久,本中心又应邀参与实施了柞水县两个“中央补助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省上健教项目,并成功完成了交给的大部分工作任务。
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官员何静女士在省健教所领导陪同下,前来该所视察了李德应的健教志愿者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中国西部地区,像李德应这样的民间志愿者如果更多一些,整个基层健教将大大改观,应该给予更多的扶持。”
其后三年里,本人以持续的志愿者成绩,被省健教所指定参加了在西乡县召开的“陕西省贫困山区健教研讨会”,岐山县的“省健教工作现场会”,并应邀作大会重点交流,受到省卫生厅主持大会的杨芙英副厅长的多次表扬,树立为省上民间健教标杆。我边干边学,不断提升自已的健康科普素质,努力追求健康科普的“信、达、雅”境界,先后应邀为全球慈善公益机构“国际计划”组织“中国项目区”创作了“妇女生殖健康”科普作品;为西乡县教育系统创作编写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顺口溜”;在柞水县省、国两次创卫活动中,我应邀为县卫生局、创卫办编写《健康知识二百问》小读本,于验收、复审关键阶段,印发二万册到干群手中;捐资上万元制作了两期大型健教与创卫专题美术专栏,县长王山稳、副县长朱桂凤亲自到迎春广场现场视察热情赞扬,被评为县两次创卫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为了助力推动“健康中国”筑基工程——健康素养66条的全民普及,把权威的全面的系统的专业性较强的《健康66条读本》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传播,在省健教中心领导专家鼓励下,历经数年,几易其稿,我创作推岀了《健素66条科普上口歌》,以简短明了、朗朗上口、合辙押韵、雅俗共赏的文字表述,逐条解读,全面诠释了“健素66条”内容含义,并陆续开发了数十种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实用性、科普性为一体的创新传播载体,以此在柞水,西安一些地方作为农村社区健教、县区“健康县城”、“健康细胞”创建,市级“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等活动中推广宣传,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好评。
2019年9月,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读本》(简称“健康66条”)一书副主编殷大奎对本人这一科普作品作了如下亲笔鉴定:“见到陕西省李德应同志创作的《健康素养科普上口歌》,很高兴。”“该歌词与公告原文内容相符,逐条释义、充实,语言流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科学性,普及性和实用性。对推动基层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将会起到有利作用。如能再经修整,可编印岀版,让更多中国民众受益。”
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学会专家组成员万承奎教授对本作品作如下鉴定:“此上口歌及其开发的创新载体,已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与医养、疗养、养老、旅游相结合,将可能创造岀别具一格,特色鲜明,前景看好的示范基地。这些载体可读,可诵,可歌,可演,可视,可物,寓教于用,寓教于乐,将对全民健康素养的普及有极大的实用意义。李德应医生的艰苦努力,得到各级领导和卫生部门的普遍肯定和赞扬,广大群众的欢迎。我从事健康教育三十余年,跑遍了全军,全国和世界各地,还没有见过这样叫人感动的人物,真是国宝。”
全国中医药科普专家(金话筒奖获得者)、陕西省著名健康文创专家高新彦教授鉴定本作品如下:“该上口歌文字简短明了,朗朗上口,内容丰富,雅俗共赏,便于记忆,极适宜于科普推广,对于大众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大的科普意义和实用价值。此作品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科普性为一体,形式活泼,可读,可诵,可歌,可演,可物,可视,可听,充分体现和实现了健康知识宣传的多样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建议在此基础上力争举办“健康素养科普创新养生体验馆”,让更多的人们享受身心健康的乐趣。该作品创作立意高远,其实践探索的表现方法新颖独特,可在此基础上衍生和创造健康旅游养生基地,必将前途无量,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大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在“健康中国”国策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正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的形势下,本人这一特色健素科普创新资源,将可能逐步展现岀巨大的应用推广前景:
——可以引进应用于医院院内外健康教育岀成绩岀亮点,并直接助推其业务拓展。以目前基层公卫健教迫切需要的“健素科普内容、形式、机制三大创新”为亮点,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推广为抓手,以健康66条公益行动助力基层拓展健教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纽带,取得当地卫健,健教,科协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部署,在显著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的同时,以空前未有的力度宣传本院的品牌特色,业务内涵,诊疗资讯,开展义诊与咨询、预约,成批建立基层转诊点,让更多的周边老百姓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及时解除痛苦,医院也将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可以引进应用于千张床位以上大型养老实体,丰富其服务内涵,增添“科普文化养老”特色,争取建成国、省第一处“健素科普创新体验养老示范基地”,以30余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策划新主措,使入住长者普遍增加20—30种常见多发老年病,慢性病,传染病的防治常识,掌握10种以上健康技能,增强抗病能力,控制和减轻一些病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提升入住者与家人的入住满意度,社会美誉度,也将不断吸引周边地区社会老年人群对本养老基地产生持续的向往,陆续前来参观体验,预约入住,提高床位使用率。
——可以引进应用于上规模旅游景点的“内容创新型”扩容提质增效,独树一帜地打造“健康旅游目的地”——创建全国第一处“健素66条科普创新养生体验馆”,增加景点附加值。将以迄今国内尚属空白的“健康66条科普上口歌”软硬件系列载体为核心主轴,以全国独一无二,具有双重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百个品类数千件健康文创新产品,旅游纪念品,养生文化新用品为陈列主打展品,通过大量生动直观的图文,模型,标本,雕塑,实物等传统展示,辅以多媒体,声光电情景再现,UR沉浸式体验等先进布展手段,融入当今5G、虚拟展馆等前沿技术,让参观者在游览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的移步小憩中,获得别处见不到的权威、系统、全面而又生动有趣的健素知识,促进其健康信念的迅速转变与健康行为的逐渐养成,使自已和家人健康因一次入馆而终生获益。
此馆一次建馆,长期收益,可轻资产运作,或统票经营,或独立运作,亦可发展连锁基地,其门票与馆售新产品创收前景将十分可观,未来十年预期数千万元乃至数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鉴于本人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性探索实践,商洛市科技局曾评选我为“市科普先进工作者”,本人被陕西省中老年养老协会推为“健康养生科普明星”,世界中医药同盟研究会授予本人“健康科普特殊贡献奖”。
秦岭特效医药研究所
发布于:重庆市Powered by 配资在线炒股开户_港股配资开户_配资开户流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